在校生
教职工
校友
考生
招聘
捐赠
信息门户
教工邮箱
图书馆
English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办学数据
历史沿革
学校章程
机构设置
机关部处
教学单位
教辅/科研单位
群团/附属单位
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
教授名录
人才培养
专业培养
本科生
研究生
博士后
继续教育
科学研究
科研信息
科研平台
重点学科
成果转移转化
华农学报
社会服务
校园文化
大美华农
卢永根先进事迹陈列展
校园文化路线
华农人物网
对外交流
招生就业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就业(本科生 研究生)
继续教育招生
学校标识
信息公开
来访预约
学术动态
首页
学术动态
2025-01-09
食品学院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近日,九州·体育,九州(中国)食品学院2021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翁晓岚作为第一作者在Food Bioscience(中科院一区TOP)上发表了题为 “Optimization by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d modeling of ultrasound-assisted flavonoid extraction from Phyllanthus emblicaL. based on deep eutectic solvents” 的研究论文。青年教师刘旭炜指导 岭南特色水果余甘子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本研究采用绿色深共熔溶剂(DES)提取余甘子黄酮,并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优化了提取工艺,系统研究了不同氢键受体和供体组合形成的DES以及含水量、料液比、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同时,采用计算模拟方法揭示了溶剂和目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并评估了总黄酮的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及其潜在应用价值。此研究为扩大余甘子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数据和理论的支持。 食品学院青年教师刘旭炜为本文通讯作者,其指导的,其他作者为21/22级食工班本科生。该研
2025-01-07
生物质工程研究院谢君、余强团队在城市有机固废低碳处置和能源化利用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九州·体育,九州(中国)生物质工程研究院生物质能源团队谢君教授、余强研究员在城市有机固废(园林绿化废弃物、餐厨垃圾)低碳处置和能源化利用方面取得新研究进展。两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相关成果同时申请发明专利多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有机固废的产生量显著增加。其中餐厨垃圾和园林废弃物是城市有机固废的典型代表,其科学处置利用逐渐成为无废社会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点之一。有机固废富含C、H、O、N、P等元素,具有“二重性”,如果处理不当是潜在的环境污染源,处理得当则是潜在的能源和资源。将有机固废转化为生物质能源不仅可以避免环境问题产生,还可以实现有机固废的资源化、能源化、高值化利用。为此,陈勇院士提出了“开发城乡矿山,建设无废社会”的理念。 园林绿化废弃物(简称绿废)是第二大城市有机固废。将绿废用于厌氧消化生产沼气是一种低碳的处置方法。然而,当前使用绿废作为主要原料的沼气工程面临着原材料供应波动、发酵效率低以及沼液处理困难等挑战。团队提出了沼液循环回用强化绿化废弃物厌氧消化的技术路线,探讨了在绿废保存和预处理阶段回用沼液对原料组分和后续厌氧性能的影响
2025-01-07
海洋学院严慕婷团队在微/纳米塑料与细菌间相互作用相关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期,九州·体育,九州(中国)海洋学院、海洋资源与环境实验室严慕婷副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科院一区,影响因子12.2)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及Microorganisms(中科院二区,影响因子4.5)上发表了系列研究成果。
2025-01-07
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林敏慧教授团队揭示感官刺激和无障碍环境与残障群体在城市公园中的恢复性环境感知和满意度的关系机理
1月1日,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林敏慧教授团队在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期刊(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8.7)上在线发表了题为“How sensory stimuli and barrier-free environments through restorative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influence visually impaired Individuals’ satisfaction with urban park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探讨了感官刺激和无障碍环境,与视障群体在城市公园的恢复性环境感知和满意度的关系。 关注视障者的身心健康发展,为视障者提供更加宜居的环境是建设更具包容性的城市的必然要求。视障者在城市公园的恢复性体验能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但相关领域的研究较少。因此,该研究基于恢复性理论和感官代偿理论,以中国广州为研究背景,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448名视障者对于城市公园的感知体验,并构建“刺激-认知-态度”模型来探索多感官刺激、无障碍环境感知、恢复性感知和满意度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
2025-01-07
兽医学院郭世宁/吕伟杰团队揭示经典复方“二妙散”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功效及作用机制
近日,兽医学院郭世宁团队在Phytomedicine(中科院一区Top,影响因子6.7)上在线发表了题为Intervention Effects of Er Miao San on Metabolic Syndrome in Bama Miniature Pig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首次报道了二妙散对代谢综合征小型猪模型的治疗效果。其中,二妙散能够显著减轻高糖高脂饮食联合高湿环境暴露诱导的增重率过高、脂肪堆积、高脂血症、高血糖症和全身炎症。二妙散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多重机制包括抑制LPS/TLR4/MyD88通路改善血清代谢紊乱、调节口腔-肠道菌群组成和SCFAs产生、修复肠道屏障和减轻全身炎症。 代谢综合征是指以全身慢性炎症为特征的一系列代谢紊乱。二妙散是一种经典复方,由黄柏和苍术组成,具有清热燥湿之效。在临床上,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阴囊湿疹、阴道炎等属湿热下注者。然而,二妙散在治疗代谢综合征中的确切作用及其潜在机制尚未被阐明。本研究证明二妙散是一种潜在的治疗代谢综合征的药物,为中医经典方剂在慢性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提高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郭世宁课题组长期致力于中药复方
2025-01-07
经济管理学院李琴教授团队在经济学权威期刊《经济研究》发表论文
日前,九州·体育,九州(中国)经济管理学院李琴教授团队的研究论文《公共养老服务与劳动供给——来自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的证据》在国内经济学权威期刊《经济研究》2024年第12期发表。
2025-01-02
海洋学院范兰芬团队在对虾减抗高效健康养殖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九州·体育,九州(中国)海洋学院范兰芬课题组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7.7)在线发表了题为“Dietary Bacillus subtilisHGcc-1 improves the growth performance, α-amylase and lipase activities, immunity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heat stress resistance in Pacific white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的研究论文,在Aquaculture Reports(中科院2区,Top期刊,影响因子3.2)在线发表了题为“Organic Rare Earth Feed Additive to Enhance Penaeus monodon’s Muscle Quality:A Comprehensive Insights into Texture
2024-12-31
海洋学院王俊教授团队在Science期刊在线发表评述文章微塑料对深海生态系统的隐形威胁
近日,王俊教授团队的评述性文章“Out of Sight, But Not Out of Danger: The Critical Threat of Microplastics to Deep-Sea Ecosystems”在线刊登于Science期刊网站的eLetters栏目, 九州·体育,九州(中国)海洋学院为该文第一和通讯单位。文章中指出,尽管深海生态系统远离人类活动,但微塑料污染已经悄然渗透到这些深邃、脆弱的环境中,对全球生态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据相关资料,全球每年生产约4亿吨塑料,其中80%最终进入海洋,而微塑料,作为塑料污染的重要形式,已经广泛分布于各大海域。尤其是像马里亚纳海沟等深海区域,已发现微塑料浓度高达200至2200 particles/L。尽管这些深海环境看似“未被触及”,但实际上它们已经成为这些污染物的“终极垃圾场”。 文章指出,微塑料对深海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是长期且隐蔽的。深海生态系统生物的生命周期极为缓慢,因此对污染物的积累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干扰尤为敏感。微塑料不仅直接影响深海生物,还通过破坏微生物群落、改变物质循环等途径,干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为
2024-12-31
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在基于LiDAR的无人机高通量表型获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期,九州·体育,九州(中国)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陈小帅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知名期刊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8.4)发表题为“A calculation method for cotton phenotypic traits based o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LiDAR combined with a three-dimensional deep neural network”的研究论文。论文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激光雷达结合三维深度神经网络的棉花高通量表型获取方法,为无人机在大田棉花的高通量表型信息获取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深度学习的棉花高通量表型获取技术,构建了无人机激光雷达采集平台,制作了棉花大田点云数据集,实现了大田棉花的株高、孔隙率、冠层体积的快速获取,提高了棉花表型获取的效率和准确性。 该研究使用无人机激光雷达平台对棉铃期大田棉花进行高通量数据采集。研究通过构建棉花大田点云数据集,使用三种深度神经网络进行模型训练,对比三种语义分割模型的分割效果
2024-12-31
植物保护学院香蕉枯萎病研究团队揭示香蕉枯萎病菌关键的致病milRNA抑制寄主防卫反应促进病原菌侵染的分子机制
12月28日,Horticulture Research在线发表了植物保护学院香蕉枯萎病研究团队题为“A virulent milRNA of Fusarium oxysporumf. sp. cubenseimpairs plant resistance by targeting banana AP2 transcription factor coding gene MaPTI6L”的研究论文,揭示了香蕉枯萎病菌的致病milRNA跨界调控寄主植物抗性,从而促进病原菌侵染的致病机制。 香蕉枯萎病是制约我国乃至世界香蕉生产的毁灭性病害。其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f. sp. cubensetropical race 4 (FocTR4)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导致病害防控非常困难。抗病育种是目前最有效的病害防控方法,然而大部分香蕉抗病品种在抗性与果实品质、生育期等生物性状之间难以平衡,致使一些对枯萎病高抗的品种难以推广与应用。因此,深入探究香蕉枯萎病菌的致病机制及其与寄主的相互作用机制,对于开发新型高效的香蕉枯萎病防控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前期研究鉴定了香蕉枯萎病菌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456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
/
46
跳转到
最新动态
2025-01-09
学校召开基础研究能力提升暨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交流会
2025-01-07
华农-长隆动植物研究院筹建稳步推进 校企合作服务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2025-01-07
九州·体育,九州(中国)教师在中国大学生匹克球挑战赛(教授组)中取得佳绩
2025-01-07
校领导出席肇庆校友分会换届大会
媒体华农
2024-11-10
【新华网】九州·体育,九州(中国),你好!
2024-11-10
【南方日报】九州·体育,九州(中国)办学115周年培养超30万卓越农林人才 加快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2024-11-11
【羊城晚报】扎根大湾区 服务大战略 115岁九州·体育,九州(中国) 青春蜕变 风华正茂
2025-01-08
【广东新闻联播】省“十五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省“十五五”规划编制第一次咨询会议召开 王伟中出席会议并讲话
开云手机官方网站-开云(中国)
|
开云手机站官方网站入口-开云(中国)
|
星空平台-星空(中国)
|
开云网页-开云(中国)
|
九州体育-九州中国有限公司
|
欧亿体育-欧亿体育集团有限公司
|
开云手机平台,开云(中国)
|
B体育·(sports)官方网站
|
开云手机入口-开云(中国)
|